中国文明网主站 | 联盟网站 |
兴义文明网首页 > 乡村振兴
兴义市雄武乡雄武村:“五抓五起”促振兴
责任编辑:蒋 泽云 时间:2023-10-31 来源:兴义组工微信公众号

  近年来,兴义市雄武乡雄武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,以“五抓五起”措施,有效促进村“两委”班子在学中干、在干中学,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履职能力,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
  抓学习提升,让办法多起来。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,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局着眼,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坚持每周一次“两委”集中学习,以学习促进能力提升,以能力提升推动工作落实。2023年以来,共召开党员大会、支部书记上党课、主题党日、座谈会、群众会、院坝会共计30余次。邀请共计70余名党员骨干、老干部、村民代表参与其中。同时,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有效运用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治理机制,充分展现职能作用,促进党建工作成为服务中心、推动发展、维护和谐的有力抓手,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,积极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。截至目前,排查整改道路安全隐患4处,调处矛盾纠纷8起,真正把“群众急事要上心、群众难事要细心、群众愁事要热心”落到实处,加快提升群众幸福感,让解决问题的办法多起来。

  抓乡风文明,让面貌新起来。利用党员活动室、远程教育平台、农家书屋、公共文化活动广场,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营造健康和谐、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重要载体,成立红白理事会、禁毒禁赌会、道德评议会、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,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作用,带领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,倡导文明新风。雄武村积极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和评比活动,共评选“十星级文明户”、最美家庭13户,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6人,围绕“讲文明,树新风”进村入户宣传10余次。用好积分超市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积分兑换2次,涉及群众50余人。推动文明新风在家庭落地生根。通过党建引领乡风文明,不仅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,也提高了群众文明素质,更打通了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让乡村治理真正“活”起来,让村容村貌真正新起来。

  抓环境卫生,让村庄美起来。乡村要美丽,环境是关键。雄武村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化村庄的主抓手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以实际行动带头、宣传、开展集中大扫除活动,引领群众主动参与。利用“党小组+网格员+联户长”治理体系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科学分组、合理划区、明确职责,在抓好包保工作的同时,有效发挥积分制和“红黑榜”作用,坚决把“环境三包”落到实处。2023年以来,村“两委”组织党员群众300余人次,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7次,新增垃圾箱15个,新建厕所9户,改造厕所2户,维修路灯30余盏,切实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更加干净、整洁、文明、舒适的生活环境,让村庄真实美起来。

  抓特色产业,让群众富起来。雄武村始终坚持支部引路、党员带路、产业铺路,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因地制宜选好、选准、选对产业。通过大力实施“高粱+N”产业发展模式,与贵州国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高粱种植协议,采用单价保底、随行就市的收购方式进行合作。村合作社根据种植产量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,将其纳入村合作社发展基金。同时,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发展高粱种植,采取“田间课堂+生产实践”方式,邀请专家进行了2次高粱种植技术的讲授,充分发挥导师“传、帮、带、培、促”作用,有针对性教理论、传经验、授技能、解疑惑、带作风,打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。今年以来,全村大季种植高粱1700余亩,培育种植大户4户,示范带动150户农户增收致富,村“两委”带头示范种植大豆、豇豆10亩;今年9月完成并投入使用了一座配套设施齐全的高粱烘干厂,为群众提供高粱烘干服务30余次20余吨,让群众真正富起来。

  抓班子建设,让队伍强起来。乡村要振兴,人才要先行。配强乡村班子力量,自2021年村级换届以来,始终坚持以精干高效为原则,优化年龄、学历结构。目前,全村“两委”成员6人,年龄最大42岁,最小27岁,平均年龄33岁,男女比例4:2,大学学历1人,大专学历2人,大专以下学历3人,有力促进村“两委”班子队伍整体优化提升。坚持以“实用为本”的培养理念,不断找准人才培育新方法,在盘活本地资源的基础上,充分挖掘“土专家”和“田秀才”,加强对产业带头人、致富能人、农村各类人才、青年农民、回乡大学生等先进分子的培养。近年来,雄武村共吸纳4名致富能手、5名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和2名优秀大学生,通过跟踪培养,帮带提高和实践锻炼,促其早日成长、担当作为,让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真正强起来。(郭长伙)

  一审:蒋泽云

  二审:韦文军

  三审:张润杰


联系地址:兴义市东风路67号 市文明办(兴义文明网编辑部) 咨询电话:0859-3239006投稿邮箱:gzxywmw@126.com 邮编:562400
Copyright@兴义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[中国文明网]